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自2004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三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080200学硕)、机械(085500专硕)、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095136专硕),主要致力于粮油加工装备、水产品加工检测装备以及包装装备的研究等三个方向。目前校内外硕士研究生导师共计40余人,已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并配备了良好的软硬件支撑条件。
目前学院拥有湖北省粮油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食品包装装备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水产加工装备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粮机设备及工艺研发推广中心和湖北省农产品加工智能装备星创天地等五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了众多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项,通过二十余项科技鉴定项目,完成了260多项各类科研课题,获得了400多项国家专利,发表了44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200余篇被国际三大索引收录。
(二)学科建设情况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机械工程学科是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秉持“基于共性知识、突出领域特色、面向工程应用、服务地方行业”的学科定位,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围绕“粮油加工装备、水产品加工检测装备、包装装备研发”等3个方向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特别是在食品机械设计及理论和包装技术与自动化装备2个特色方向上的人才资源、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工程能力等综合实力在湖北乃至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显著优势,居于前列。形成了以粮油包装装备为重点、产学研用一体化、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学科特色。
(三)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情况
1、研究生招生
2023年学院研究生招生总计81人,其中,机械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1人(占比为13.58%),机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56人(占比为69.14%),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4人(占比为17.28%),第一志愿上线人数达62人,同比增加23人,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
2、研究生在读
截至2023年12月,共有218名研究生在读,其中,机械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3人(占比为15.14%),2021级11人、2022级11人、2023级11人,机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62人(占比为74.31%),2021级50人、2022级56人、2023级56人,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23人(含非全日制5人,占比为10.55%),2022级9人、2023级14人。
3、研究生毕业与学位授予
2023年,共有63名研究生毕业并被授予学位,其中机械工程学术型硕士14人,(占比为22.22%),机械专业型硕士42人,(占比为66.67%),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型硕士7人,(占比为11.11%)。
4、研究生就业
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就业工作,学院领导带头开展“访企拓岗”,广泛发动研究生导师与知名企业对接推荐,通过学生群向学生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同时邀请优秀校友为研究生提供职业发展规划辅导。2023年研究生就业率超过98.41%(升学率达4.76%)。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研究生就业满意度逐年提升。
表1 毕业生签约单位类型分布
单位类别 |
年度 |
党政机关 |
高等教育单位 |
中初等教育单位 |
科研设计单位 |
医疗卫生单位 |
其他事业单位 |
国有企业 |
民营企业 |
三资企业 |
部队 |
自主创业 |
升学 |
其他 |
全日制硕士 |
2023 |
0 |
4 |
0 |
0 |
0 |
1 |
9 |
36 |
9 |
0 |
0 |
3 |
0 |
(四)研究生导师情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
学院全面实行导师岗位聘任制,实现了导师队伍的动态管理,现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现有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42人,其中校外导师8人,分别来自于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023年杨军胜副教授被评选为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优秀研究生导师。
表2 研究生导师数量及结构
职称 类别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合计(人) |
校内导师 |
9 |
16 |
9 |
34 |
校外导师 |
6 |
2 |
|
8 |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研究生导师要成为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坚持正确思想引领,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以身作则教育引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强化沟通交流,关心研究生生活和身心健康,深入了解研究生成长环境和过程,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引导研究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升研究生敢于面对困难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学院配备专职研究生辅导员1名,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建强以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实施导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科学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研究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使命感,培育学生的“大国情怀”与“工匠精神”。
1.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引领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研究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增强广大研究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2.坚持遵循规律,提升育人实效
遵循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注重与时俱进,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优化内容供给,着力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精准服务研究生全面发展。
3.坚持三全育人,落实五育并举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加强试点探索与示范引领,推动全员育人职责到岗、全过程育人工作到家、全方位育人协同到位,构建德智体美劳一体化育人体系。
(三)校园文化建设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1.繁荣研究生学术交流
加强阵地管理,严格审核把关,整合校院学术品牌,搭建机械特色研究生学术品牌体系,发挥矩阵效应,激发学术活力。开展研究生学术讲坛,加强前沿领航,开阔学术视野,深化科研思考,激发研究志趣;定期进行校内外学术团队交流,突出朋辈引领,加强交流互鉴,展示学术风采,提升学术表达;支持各研究团队拓宽思路,开设导师、青年教师、研究生担任主讲人的多层次学术活动。
2.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校园文化
积极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注重特色性和实效性,把握好重要时段和节点,坚持丰富内容和创新形式并举,做强优秀学院文化品牌。聚力开学季,通过迎新服务、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课等,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研究生入学教育;着眼毕业季,通过毕业赠礼、毕业典礼、毕业设计作品展等,打造有引领、有关怀、有特色、有新意的毕业教育;把握“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重要节点,有效利用校内外文化软硬件设施和资源,举办主题党日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理论宣讲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爱校荣校教育。
3.大力推进常态化体育教育
学院组织研究生积极参加校运动会,引导研究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释放科研压力,磨炼坚韧意志,塑造健康体魄。通过体育锻炼,加强研究生与导师和本科生的交流协作,组织研究生师生篮球赛、羽毛球赛和徒步活动,让不同体育能力和体质的研究生都能选择适宜的运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弘扬拼搏精神,激扬青春力量。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围绕培养学生知识创新能力这一总体指导思想,充分贯彻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授予要求,凸显学科人才培养特色,发挥专业科研优势,本学位点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多层次、多维度课程体系,由各学科方向骨干教师组成课程小组,开好开组专业课程,为研究生提供充分可用的课程库,满足不同研究方向学生的需求。
健全课程监管机制。学院组建了由学院领导、教学督导、任课教师、研究生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制。学院领导与教学督导随机进课堂听课,同时召开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座谈会,收集课程教学情况,并将信息反馈给对应教师,督促整改,有效提升研究生叫教学质量。
强化课程教学改革,开展系列课程教学新举措。充分利用好“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课堂,提升研究生国际视野及水平。
(二)导师选拔培训与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为适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相应的职能和监管责任,对聘任的研究生导师进行政治理论、学术道德规范等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对导师每年招生名额进行确定。
学位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教师带头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宣传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为国育才。
党建引领铸师魂。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个党员教师身上,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教育培训塑师德。学院时刻注重师德监督。对新晋研究生导师开展职业道德、学术规范等相关培训,安排优秀研究生导师现身说法,分享研究生指导经验。同时,定期开展全院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会,提醒导师要不忘初心,警钟长鸣。
先进典型扬风气。通过优秀研究生导师、师德先进个人、三育人等评选,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德师德典型,通过在学院大楼和网站展示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营造良好德争优创优的氛围,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人人崇尚高尚师德师风的良好风气。
(三)学术训练情况
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其专业技能,所有硕士研究生参与导师支持的科研课题。为了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学院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为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水平,学院要求所有学术型硕士毕业前须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者获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23 年度研究生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共发表学术论文48 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3项。
(四)学术交流情况
学位点建立了基于学科团队的学术交流活动机制,每个学术团队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学术交流,按研究生年级顺序依次进行研究进展汇报,团队教师进行集体指导,团队研究生需全程参与。学院学科团队2023年度共计开展120次学术交流活动。同时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或国内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
(五)研究生奖助情况
学院健全各项奖助金的评选制度、规范评选程序、完善细节、注重实效,推进研究生奖助政策的规范落实。同时学院根据情况变化对研究生奖助体系不断修改和完善。为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单独设立优质生源奖励。目前学院设立的奖学金类别包括有国家奖学金,“和基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质生源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2023年度资助学生人次总计达438,总金额达到299.4万元,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2023年度研究生奖助情况汇总表
序号 |
资助类型 |
年度 |
总金额(万元) |
资助学生数 |
1 |
国家奖学金 |
2023 |
6.00 |
3 |
2 |
“和基金”优秀研究生 |
2023 |
6.00 |
3 |
3 |
优质生源奖 |
2023 |
6.00 |
6 |
4 |
学业奖学金 |
2023 |
153.60 |
213 |
5 |
国家助学金 |
2023 |
127.80 |
213 |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位点进行了一系列措施:
1、完善研究生培养与管理规范
依据《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管理办法(修订)》(轻工大行发〔2021〕109 号)、《武 汉轻工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修订)》(轻工大行发 〔2021〕100 号)和《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 作实施细则(修订)》(轻工大行发〔2021〕105 号),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培养和管理。
2、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学院以学科团队为依托,建立“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定期组织研究生开展研究进展汇报,导师所在的学科团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团队教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与经历,对研究生进行多视角多方位指导。同时学院也为部分研究生配备校外导师,较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研究生打造良好的实践平台。
3、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
学位点注重与省内高校合作,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目前已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等展开合作,取得效果良好,研究生学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二)教师队伍建设
学位点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度引进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优秀人才。同时深入挖掘、培育本院高层次人才。
学位点健全教师评价考核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评价的第一标准,在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人才荣誉申报、研究生导师遴选和评先评优等工作中,严格师德师风审核把关,有效避免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学院师德师风实现零投诉。
培养教师职业使命感,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持续开展党纪党规专题学习,不断强化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行动。2023年杨军胜副教授被评选为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优秀研究生导师。
(三)科学研究
健全学院科研团队学术交流制度与规定,各科研团队每月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不低于2次。鼓励老师及研究生在相关研究方向上对外进行交流,扩大学术影响力。坚持“请进来”的方向,举办了先进材料与材料加工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鄂科学家讲座,学院老师及学生在会议上都做了报告,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累计邀请10余人次国内知名教授为学院做讲座,提升了师生的科研能力及学术视野。
科研成果方面,今年有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得基金委资助,获批2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武汉市科研项目,胡志刚和李晖老师分别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横向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及专利申报发展态势良好,科研经费进账达1100余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到账170余万元,成果转化480余万元。授权发明专利及高水平论文数相较上一年均有提高。
(四)国际合作交流
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采用把著名学者“请进来”的方式拓展国际化培养。2023年度师生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交流6人次。学院举办2023年先进材料与材料加工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产品工程学院的SasanDadbakhsh教授、英国特福德大学物程、工程与计算机学院Hongwei WU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进展情况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开展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学位〔2020〕26号)、《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2021-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方案》工作安排,2022-2025年每年3月底前完成学科年度自我评估,目前已经编制完成学院2021和2022年度《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和《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且已在学院网站脱密发布。
1、成立自评领导工作小组,为自评估工作提供保障
学位点成立以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为副组长,院党政班子成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为成员的学位授权点自评估领导工作小组。自评估领导工作小组负责指导、组织评估的整体工作和资源整合。
2、客观分析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认真查找不足
学位点自评估工作小组按评估要求,收集整理学位点相关数据和资料,认真撰写《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对标学位授权点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客观评价学位授权点人才培养质量,查找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学位点自评估工作小组在查找不足的基础上,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积极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广泛征求师生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的整改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学科自评分析主要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专业方向特色有待进一步凸显
2023年度本学位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学科和教师队伍发展现状与一流学科目标差距较大。学位点学科方向特色还需进一步凸显。
2、高层次人才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2人,国家级人才称号导师不足,青年高层次人才短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年龄偏高,新老衔接有待进一步提升。
3、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本学位点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但离学校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有待提高,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的意识不够强。
4、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位点在尝试拓宽合作渠道、提升学位点的国际化水平不断进步。目前初步实现国际学生的引入,而学生的输出目前有待加强,同时深度的师生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有限,师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科研合作的层次尚待提升。
(三)学位论文抽查情况
学院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实现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相似性检测、送审、答辩、学位讨论等环节过程全监督。2023年度本学位点学位论文抽查未出现不合格情况,但对学位的高标准要求仍需持续发力。
六、改进措施
(一)凝练学科方向,凸显培养特色
推进传统工科向新型工科转型,在已有研究方向理论基础和成果基础上,不断拓宽学科方向,继续做好现有省级平台建设工作,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创新中心和平台,实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合作。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人才计划项目,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培养3~5名年龄45岁以下的学术带头人,培育8名年龄35岁以下的极具潜力的青年教师骨干,在国家基金项目中实现较大突破。重视学术团队建设,以项目为纽带,促进多学科交叉。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与能力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研究生培养与激励机制,在研究生招生环节狠下功夫,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优化考核方式,不断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深入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以团队学术交流为切入点,加强跨方向交流,拓宽学术视野。完善研究生考核与约束机制,绷紧学术研究这根弦不放松,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
(四)拓宽校企、校校合作渠道,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借助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加强企业与学校联系,创造更多校企研发合作。加大与国内外名校开展学生联合培养等合作,鼓励学生“走出去”,在更高平台开展科学研究。鼓励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